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腦?

text: 閒人@AKC | post on: 01-Sep-2010

又到開學季節,從以往筆者買新文具上學去,到今天的學生買新電腦上學去,時代轉變實在很快。還記得有段時間買文具的「無印」潮,是我們男生的至愛,女生則有大量可愛公仔的文具,好不搶眼。以往的幾合一筆已是新潮指標,一筆多用,是我們學生年代的必要裝備。(資料提供:Intel)

現在的學生要的已不是我們那些文具,而是整整一台電腦;不論攜帶上學的手提電腦,還是主要在家中使用的桌面電腦,都是現今學生的必需品。可是購買一台電腦不如我們買文具只是一百幾十,到底如何能選擇合適自己的電腦從而節省開支,確實是個令家長們傷腦筋的問題。

各位家長及學生們,若果要買電腦的話,不妨先看看以下資料,讓自己的電腦能物盡其用吧!其實在選購電腦時,可以先計劃一下該器材要滿足下列哪些需要。

  1. 究竟我只需要一般文書處理,還是需要處理要求高效能的工作?
  2. 一般而言,我在同一時間需要處理多少個工作?
  3. 我是希望電腦支援多媒體功能?若是的話,通常是觀賞影片、享受音樂,還是盡情遊戲?
  4. 我的工作或學習是否需要製作短片?
  5. 我會使用社交網站嗎?只是瀏覽朋友的資訊,還是會上載資訊,與朋友分享?

總合以上問題,無論你對電腦有何要求,都可以大約將自己歸類為下列的用家群組:

  •  講求實用的「入門派」 - 如果只要電腦可作一般多媒體娛樂,亦可同時進行一般網上遊戲,並可在各類社交網站中與朋友分享多媒體資訊,其實只要採用配置 Core i3 系列處理器的個人電腦,便可滿足上述各項要求。
  •  追求效能的「實幹派」 - 如果對電腦效能有較高要求,經常需要同時操作多個程式,那麼可選擇配備 Intel Turbo Boost 技術的 Core i5 系列。該技術能夠自動提升處理器的運算速度,達到更佳運算效能,方便處理不同程式。
  •  嚴選最強效能的「hardcore派」  - 如果需要經常製作短片如修讀多媒體設計的學生,或要享受高質素的多媒體娛樂,兼且要同時操作至少四個或以上的程式,可考慮配備 Core i7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。
  • 電量至上的「行動派」 - 對於要經常攜帶電腦上課或工作的用家,可考慮超低電壓 (Ultra Low Voltage / ULV) 的 Intel Core 系列處理器以應付整天的使用量。這類處理器耗電量低,可以降低電腦受熱程度,減省所需的散熱組件,有助設計出機身纖巧的電腦。如果要保持電池的壽命,亦需注意避免加裝獨立顯示卡這類耗電量較高的附加產品。

破解電腦運算四大謬誤

坊間亦有很多傳言,到底誰是誰非? 例如買電腦要越快越好?看高清片要用高階顯示卡?我們特別請教了電腦業界的相關人士指點迷津,希望各位能在購買電腦時能再次細心思考,支持環保之餘,也為自己的「荷包」著想嘛!

謬誤一:處理器的發展已經很成熟。所有處理器都採用先進科技,選用任何品牌已無關痛癢。

正確解說:不同品牌和型號的處理器,效能往往有別。處理器的設計,對電腦運算效能影響重大。市面上有些處理器具有提升效能的技術,例如Intel Turbo Boost技術,在需要時自動提供額外運算能力,不需要時技術會自動關閉以節省能源。而Hyper-threading技術,則可將處理數據的線程數目倍增,提高處理工作負載的速度。用家應細心選擇最能迎合個人需要的型號。

謬誤二:顯示卡會直接影響所有畫面質素,如果要得到更佳影像效果,就要更強的顯示卡,對嗎?

正確解說:不對。要進行大部分網上活動,包括相片分享、瀏覽社交網站等等,使用2D顯示卡已經足夠。 就算要編輯相片,然後上載到網頁,主要關鍵是處理器,而非顯示卡。只有玩3D遊戲或製作專業多媒體及短片時,才需要高階顯示卡,一般用家觀看相片或甚至藍光片實在用不著。

謬誤三:如果想用電腦看藍光片,當然要配備強勁的顯示卡,對嗎?

正確解說:播放藍光片用不著高階顯示卡,因為當中大部份的處理程序主要由處理器負責。數年前,用家必須額外裝設高階顯示卡,才能於電腦欣賞高清片。不過,現時英特爾處理器整合了顯示卡功能,已足夠讓你在電腦上流暢地播放高清片。有用家會選擇外置高階顯示卡的電腦,專門播放藍光片,其實這是不必要的。因為一張優秀的顯示卡,亦要配合強勁的處理器,才能發揮最佳效能。所以用家選擇電腦時應考慮處理器及顯示卡效能同樣強勁的平台,才能獲得最好的高清體驗,並可同時兼顧各種運算需要。

謬誤四: GHz越高,代表處理器的效能越好,對嗎?

正確解說:GHz是量度處理器執行任務的速度,亦即時脈速度。處理器的效能取決於各種因素,GHz高不一定代表效能高,用家不宜只著重處理器的時脈。市面上的處理器配備了先進技術如Turbo Boost,有助增強效能,所以選購處理器或電腦時,宜作多方面考慮;不同品牌處理器的設計和效能各異,用家亦不應作「橙和蘋果」的比較。

要找到和你一拍即合的CPU,可瀏覽︰http://www.intel.com/consumer/products/processors/comparison.htm